小弟台州市不跟后的温州都市圈设想:优化行政区划建浙江第三极
来源: 2023-06-19 14:17:05
在新时代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是“稳步推进城市群、都市圈建设,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这已经是很明确的战略了。但是很多网友其实搞不清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区别,今天城镇规划君何方洪就以浙江省的温台城市群和温州都市圈为例,讲解一下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区别:城市群包含都市圈,都市圈包含都市区,城市群内的城市可能根据未来发展形式而变化调整,但都市圈则比较稳定。
一、都市圈与城市群的区别
城市群和都市圈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也是目前困扰学术界的一个难题。但城市群的范围远远大于都市圈已经是共识,也就说,一个城市群内如果存在多个中心城市,也就等于存在多个都市圈,不同都市圈的空间范围还可能有交叉。
既然是“都市圈”,那么就涉及到“都市”的界定,是不是所有的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城市都是都市?显然,除了个别几个人口规模低于百万的省会城市,其他的都可以称为都市。但在事实上,不仅大部分省会城市可以达到一定人口规模标准,而且经济发达地区的一些地级城市也会达到这个标准,如东莞、佛山、苏州、无锡、常州、温州、洛阳、徐州、南通等。
二、温台沿海城市圈与温州都市圈、温州都市区的关系
通俗点说,都市圈都包含在城市群之中。比如长三角城市群,就包含了浙江的杭州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宁波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等。以前浙江省规划杭州、宁波、温台、金义四大城市群,这四大城市群也可以理解为浙江四大都市圈,分别是杭州都市圈、宁波都市圈、温州都市圈和金义都市圈。但是浙江省的官方规划叫做浙江省杭州都市圈、宁波都市圈、温台城市群、浙中城市群,也就是“两圈两群”。
温台沿海城市群,这个城市群概念并不陌生,原来在2004年浙江省建设厅就专门有过规划。后来由于各种原因,温台沿海城市群的实施很不顺利,由于台州后来入围长三角经济圈,而温州被规划入海西经济区,此规划就此悄然无声,等于是温台分道扬镳而行,因此也就没了下文。《2019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与《2019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中, 温台沿海城市群又被重新提出来。“扎实推进大都市区建设。加快推进四大都市区核心区建设。.......带动环杭州湾城市群、温台沿海城市群、浙中城市群、衢丽花园城市群加快发展”。
但现在又不提温台沿海城市群了,根据《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浙江省规划了杭州、宁波、温州和金义四大都市区。杭州都市圈、宁波都市圈、温州都市圈以及金义都市圈。《浙江省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及3025年展望纲要》明确:深入实施大都市区建设行动。大力推进杭州、宁波、温州、金义四大都市区建设,提升在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中的功能地位。推动人口、产业、科创等要素向都市区集聚。加强多层次多领域国际人文交流,塑造特色鲜明的城市国际形象和个性品牌。持续实施一批大都市区标志性工程,加快“高铁 城际铁路 地铁”轨道上都市区建设。推进嘉湖、杭嘉、杭绍、甬绍、甬舟、甬台等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建设,探索其他跨行政区协同板块一体化。加快构建四大都市圈,形成网络型城市群空间格局,推动都市区中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根据宁波市、舟山市、台州市三地联合发布的宁波都市区建设行动方案,宁波都市区明确包括宁波、舟山和台州三个地级市的市域,并延伸至绍兴市新昌县、嵊州市等周边区域。因此,台州市已经不跟温州市了,现在主动当宁波都市圈的副中心城市。
其实,应该允许温台沿海城市群和温州都市圈的存在,温台沿海城市群包括温州地级市和台州地级市两个地级市,温州都市圈在温台沿海城市群中,而温州都市区又在温州都市圈里。这三者关系是温台沿海城市群>温州都市圈>温州都市区。温州都市圈范围包括温州市域、丽水市青田县。根据《温州都市区建设行动方案》,温州都市区范围包括温州市区、乐清市、瑞安市、永嘉县、平阳县、苍南县和龙港市。
三、温州都市圈与温州都市区未来发展设想
(一)建设目标。对标长三角先进城市,围绕“百万人才、千万人口、万亿GDP”的奋斗目标,打造以国际时尚智造为特色的中国民营经济之都,建设中国时尚产业智造中心、世界华商综合发展交流中心、东南沿海医疗康养中心、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浙南闽北区域中心城市。到2022年底,都市区经济总量达到8000亿元左右,形成都市区、市域、城区3个“1小时交通圈”,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要“南大门”和对接闽台的“桥头堡”,温州都市区作为全省经济增长第三极地位得到夯实。到2035年,全面建成充满活力的创新之城、闻名国际的开放之城、互联畅通的便捷之城、包容共享的宜居之城、绿色低碳的花园之城、安全高效的智慧之城、魅力幸福的人文之城和智造发达的时尚之城,跻身全国沿海城市先进行列。
(二)都市圈和都市区总体空间格局
1.构建“一主两副三轴四带”空间格局。温州都市区范围包括温州市域、丽水市青田县;核心区范围包括温州市区、乐清市、瑞安市、永嘉县、平阳县、苍南县、龙港市,逐步实现核心区范围市域全覆盖。都市区以“环山、跨江、面海”为主要方向,构建“一主两副三轴四带”的总体空间格局。主中心以环大罗山区域为中心,北跨瓯江与永嘉瓯北、三江、黄田片一体化发展,南跨飞云江与瑞安一体化发展;主中心南北分别以乐清和平阳、苍南、龙港为有力两翼,打造支撑都市区发展的副中心;沿中部沿江发展轴、东部沿海发展轴、西部生态发展轴三条轴,聚力发展沿海先进智造产业带、环大罗山科创产业带、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瓯江山水诗路文化产业带四条产业带,提升都市区产业竞争力。
2.建设浙南闽北赣东都市圈。以温州都市区为核心,涵盖乐清湾区域,构建与台州、丽水紧密联动的温州都市圈。以甬台温城市群连绵带、金丽温城市群连绵带为重点,加强空港、海港、陆港、信息港“四港”联动,推进与台州、丽水、衢州、宁德、南平、上饶等周边地区节点城市的互联互通。以打造温台民营经济创新示范区为目标,以乐清湾区域统筹发展为重点,建立健全乐清、温岭、玉环为重点的温台合作交流机制,开展温台跨区域发展政策协同试点。以瓯江山水诗路和浙西南生态旅游带建设为契机,加强与丽水、衢州合作,共创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以推动都市圈生态环境协同共治、源头防治为重点,强化生态网络共建和环境联防联治,共建美丽都市圈。
(三)推进圈与都市区协同发展
1.推进主中心一体化。优先打造中心城区核心区,加快“大拆大整”后城市空间全域谋划开发,推动功能性区块、标志性项目、地标性景观建设,打造最能体现温州核心竞争力的城市核心区。加快中心城区“向东面海”发展,深化瓯洞一体化,推进瓯江口和浙南产业集聚区产城融合,优化调整东部空间和功能布局。破除现有行政区划分割,统筹谋划和推进资源要素配置、公共设施建设和生产力布局,推进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深化瓯江两岸和温瑞平原一体化,推动温州中心城区向南北扩展,加速都市区主中心一体化发展。
2.加快建设南北副中心。加快建设乐清副中心,统筹推进柳市新区(柳白新城)、经济开发区、滨海新区、乐清湾港区、雁荡山旅游区五大区块,统筹推进雁楠一体化和乐清湾建设,形成辐射环乐清湾城镇群的门户。培育发展南部副中心,推进鳌江流域一体化发展,聚力建设平阳滨海新兴产业园、龙港新城产业区等产业平台,建设美丽浙江南大门。以温州沿海产业带建设为抓手,整合提升省级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推动县域经济向都市经济转型,推进南北副中心向心发展。
3.打造西部重要发展极。加快永嘉、文成、泰顺、青田县城建设,推动县城和中心镇联动发展,大力推进人口向县城和中心镇集聚。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差别化推进中心镇建设,因地制宜推动小城镇发展,有序推进边远村镇整合集聚发展,建设各具特色小城镇。以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和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为抓手,全力发展全域旅游、休闲度假、康养体育等重大产业项目,推动都市区生态功能板块后发崛起。
(四)提升温州中心城区首位度
1.加快城市有机更新。高质量、高标准改善城市居住条件,加快市区3万亩的重点拆改区块“清零”,启动老旧住宅小区改造,实施市区新一轮安置提速行动。滚动实施中心城区工业企业三年搬迁改造计划,基本完成限制发展区范围工业企业搬迁,实现市区工业企业向平台集聚。推进海绵城市和防洪排涝基础设施建设,突出以中央绿轴、浙南科技城、瓯江口产业集聚区、浙南产业集聚区等合计79平方公里重点区域改造。综合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推进市区道路综合整治,开展城市道路绿化亮化美化提升行动。
2.优化提升城市功能平台。加大“两线三片”和17个区级重点区块开发及有机更新力度,高水平推进七都区块开发建设,着力打造一批经得起检验的传世精品之作。集中力量推进滨江商务区、中央绿轴、高铁新城、瓯海南部新区、东部综合交通枢纽、瓯江口新区、浙南产业集聚区滨海新区、瓯江北岸城市新区、温州北高铁枢纽建设,促进城市布局调整和功能提升。加速现代城市十五类功能要素配置的支撑性项目落地,建设20个都市区标志性建筑(街区),打响“大建大美”新名片。
3.发展壮大城市经济。大力培育发展“四新经济”,实施城市经济新业态培育行动,市区新业态增加值年均增速15%。大力实施服务业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行动,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制定实施中心城区楼宇经济发展规划,打造地标性的“楼宇群”“楼宇圈”。推进城市开发建设与城市经济发展良性互动,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二三产业高度融合的城市经济体系。
(五)行政区划改革调整
温州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东濒东海,南毗福建,现辖鹿城、龙湾、瓯海、洞头4区,瑞安、乐清、龙港3市(县级)和永嘉、平阳、苍南、文成、泰顺5县。浙江三大中心城市和四大都市区之一的温州,将通过优化都市区格局,提升中心城市能级,巩固做强全省第三极的地位。
《中共温州市委关于制定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行政区划调整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步伐,大力度推进撤县(市)设区行政区划调整”。大力度推进撤县(市)设区行政区划调整,构建由鹿城、龙湾、瓯海、洞头、瑞安、乐清、永嘉组成的主中心,加快迈向以大罗山为中心的新时代,深化环山、跨江、面海协同融合发展。强化城区间交通联系,加快形成带动全市发展的主动力源,提升中心城区能级,支撑温州作为省域第三极的城市地位。
温州将拉开城市框架,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按“东拓西优、南联北跨”战略,将市区、瑞安市、乐清市和永嘉县76个街镇纳入都市区主中心,北跨瓯江与乐清、永嘉沿江片一体化发展,南联温瑞平原、飞云江与瑞安组团式发展,向东与洞头、两大产业集聚区协同化发展,形成“拥江滨海”空间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