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建造园林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国世界园林之母」
来源: 2023-04-30 14:16:03
孟母林石坊
孟母林院门
孟子的母亲仉氏,聪慧贤良,克勤克俭,坚守志节,在中国历史上受到人们普遍尊崇与爱戴。黎民百姓历代传颂着她教子有方的故事;文人学士为其立传作赞;达官显贵及孟氏后裔为其树碑修祠。后人更是把她与“精忠报国”岳飞的母亲岳母姚太夫人、欧阳修之母郑氏,陶侃之母陶母湛氏,列为母亲之楷模, 号称中国“贤良四母”。
孟母教子的影响颇为深远,早在西汉时期韩婴的《韩诗外传》中,就用有关孟母的故事来解释诗义,刘向的《列女传》中,首次出现 “孟母” 这个特指名词。东汉女史学家班昭曾作《孟母颂》,西晋女文学家左芬也作《孟母赞》。南宋时的启蒙课本《三字经》引证的第一个典故就是“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一普及于封建社会后期的启蒙读物, 虽经明、清学者陆续修订补充,而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的故事始终冠于篇首。 山东监察御史钟化民《祭孟母文》赞扬道:“子之圣即母之圣”“人生教子, 志在青紫。夫人教子,志在孔子。古今以来,一人而已。”随着孟母故事 的广泛流传,封建统治者也竭力将其塑造成符合其需要的偶像,封建皇帝对其屡加封谥。《三迁志•爵享》载:“唐玄宗天宝七年,诏历代忠臣义 士孝妇烈女史籍所载德行弥高者,并令县长官随其所在立祠宇,岁时致祭。 孝妇七人,邹孟轲母居其五。”唐代以后,其地位不断升迁。
《孟子•公孙丑》 篇载有孟子从齐国回鲁葬母一事,但庐墓具体所在未见诸史籍。直至金贞祐元年(1213),孙弼在《邹公坟庙之碑》中才写道:“公为齐卿时, 丧母而归葬于鲁也,今在邹兴乡马鞍山之麓是也。”这是有关孟母安葬地点的最早记载。孙弼之说的依据是什么不得而知。后人认为孟子成名,是孟母三迁教子之功,故将林地称“孟母林”。
“亚圣”孟子出生于邹县凫村。凫村于建国前划归曲阜县。孟母林位于曲阜城南13公里的小雪街道凫村村东马鞍山麓,是孟子父母及部分后裔的孟氏家族墓地,是自战国时期沿用至今的一处人造园林。孟母林现存林墓区占地面积721.62亩,其中山地占314.08亩,林地占 407.54亩。围墙长2720 米,有各种树木12844株, 宋、元、明、清及现代碑 碣600余块。
汉代以前,孟母林面积相对较小, 以孟母墓为中心仅有数十座墓冢而已,并不含括马鞍山山头。唐宋时期, 孟母林规模有了较大发展,特别是北宋景祐四年(1037年),兖州知府孔道辅访得孟母林与孟子林所在后,建祠堂、筑墓冢、树碑碣、植柏桧、修神道、置祭田,使得孟母林焕然一新,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清末民初, 孟母林承袭先代留存,已成现存规模, 树木茂盛,碑碣林立,设有专职看林户。 林地依山势西高东低,呈方形,南为神道, 长143.5米,神道南端两侧立有望柱。
孟母林林区
元元贞元年(1295),邹县尹司居敬拜谒孟母墓,见林中墓旁只有“邹公坟庙之碑”,而于母德缺略,遂请张䇓撰《孟母墓碑》文立碑于前。 文中写道:“其地在邹县北二十五里,马鞍之阳。马鬣其封,隆然冈阜, 千六百年。宜有丰碑记载,而蔑之或闻。岂历世既久遂湮灭邪?……孔 子再岁而孤,孟子夙丧其父,操心危,慮患深,以达于大圣大贤之域,繫母训是赖,因表诸孟母之墓,使天下之为人母者,知所取焉。”这或许是孟母林称谓之始。
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朝廷追封孟子父为邾国公,母为邾国宣献夫人。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孟子五十九代孙,博士孟彦璞、林庙举事孟承桂等立“邾国公邾国宣献夫人墓”碑。
万历二十五年( 1597年),邹县令王一桢拜谒孟母墓,见墙垣坍塌, 林木被侵伐,于是捐俸置买祭田20亩,设林户5名,看守林墓。万历三十七年(1609),邹县令胡继先置神道地6亩。
清乾隆二年( 1597),朝廷追封孟母为“端范宣献夫人”。乾隆九年(1744 年),孟子六十五代孙孟衍泰于孟母林创建享堂。光绪二十九年(1903), 孟子七十三代孙、博士孟庆棠重修享殿。
新中国建立后,孟母林不断得到保护和维修。国家文物局和山东省文物部门多次拨款维修享殿、林门、围墙。曲阜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设置孟母林管理所。
1977年12月23日,孟母林被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曲阜市成立管理 所,对孟母林文物古迹进行保护和管理。
1996年,孟母林神道树立两根望天吼石柱;104国道旁建牌坊一座。
2012年5月,孟母林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孟母林庙主要建筑:
享殿,位于孟母林前端,始建于北宋景祐年间,由兖州知府孔道辅组织兴建,初始规模不详。现存为清乾隆九年(1744),孟 子六十五代孙、翰林五经博士孟衍泰重建,为一红墙院落。历经重修,基本保持原貌。前有大门楼一座,1间,硬山, 灰筒瓦板瓦复顶。院内为享殿,是岁时至祭孟子父母的处所。享殿3间,前出廊,硬山,灰筒瓦板瓦复顶。殿内原有明代孟母石雕像,端坐于木雕神龛内。 旁有孟子七十三代孙孟庆棠重修享殿的石碑一幢,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立。塑像与神龛毁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享殿后,树有清乾隆年间 神位石碑,上刻楷书“启圣鄴国公端范宣献夫人神位”。碑前有石制供桌、 香炉。
石制供桌、 香炉
文昌阁位于马鞍山西峰南侧峭壁之上,始建于清,为祭祀传说中掌管 文运功名之神,保一方文风昌盛而建。阁为方形,砖木结构阁楼式建筑, 上层为木栅栏,可凭栏远眺。
望峰亭位于文昌阁西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