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的美“不期而至” 在一本新书、一场展览中走进江南艺术家的世界
来源: 2023-03-06 10:17:08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刘玉涵
“小船静静往返,马蒂斯的海岸……”在周杰伦《最伟大的作品》歌声中,《不期而至》绘画群展暨新书发布会在单向空间杭州远洋乐堤港店拉开了帷幕。
周杰伦用这首流行歌向众多著名艺术家致敬,而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美院访问学者周澍怀着同样的致敬之心,为江南的艺术家们书写他们的故事。从2014年起,一篇篇艺术评论在业余时间陆续写就,八年时间终于形成了这本艺术评论集《不期而至》。
江南的艺术界,名家如云、新人辈出。
油画界有老一辈艺术家肖峰、全山石、张自薿、金一德、秦大虎、胡振宇、潘鸿海、徐芒耀;水墨画有吴山明、潘汶汛;跨界艺术家韩美林、常青;画坛生力军孙景刚、王羽天、何红舟、崔小冬、商亚东,以及新锐邬大勇、来源、任志忠、尹骅、汪文斌、崔敏等。影视界亦有从浙江走向世界的艺术家周迅。
一个个艺术家的形象在周澍笔下生动起来,同时,一代集聚江南的艺术家群体也在洋洋洒洒的文字中鲜活起来。
从书里到书外,在单向空间的二层,二十余位中外艺术家各具风格的作品“同框”展出,带给观众一场视觉盛筵。参展作品大多来自于书中描绘的艺术家,画作的呈现更加直观地带领观众、读者走进《不期而至》,走进艺术家们的多彩世界。
如果恰好在商场中闲游,我们会发现自己在寻常的生活空间中与艺术之美不期而遇,正如同展览与新书的名字一样。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管慧勇,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院长、著名画家何红舟,浙江油画院院长、著名画家常青,以及新书《不期而至》的作者周澍作为对谈嘉宾出席了新书发布会。
管慧勇谈到,艺术评论在当下是不可或缺的,折射了当代人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对后人研究当下的艺术有着借鉴作用,其中艺术评论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期而至》记录了江南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的代表作品,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一部当代艺术社会的片段史”。
何红舟是这本新书的策划,他不由得想起著名艺术史家贡布里希所说的“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这个概念强调的是,一个作品的诞生一定有着人文的角度和审美的内涵,背后是艺术家的创造。艺术作品离不开艺术家自身的成长经历、态度和想法,这些内容构成了《不期而至》书里关于作品、艺术家的故事。《不期而至》也提供了一个契机,让读者得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理解艺术家。
这是“一场不期而至的画展,一本不期而至的书”。常青曾为《不期而至》作序,他评价周澍“她的介入是横空出世的”。与其他艺术理论家相比,周澍的笔调更为平实,她用一种大众听得懂的语言将艺术的故事娓娓道来,嫁接起了艺术与大众的桥梁。
周澍本人分享了成书的历程和背后的故事。
这本书是怎么来的?
周澍:这本书缘起于偶然,是一个“混搭”。书名“不期而至”实际上是崔小冬老师一幅画的名字。有一天大家聚在一起的时候,封治国老师说崔小冬老师很多作品的题目都可以作为书名,比如说“温暖的日子”“美好的世界”等等,最后选择了“不期而至”作为书名。而写崔小冬老师的那篇《沉淀的传统 当代的乡愁》也是我美术评论的开篇之作。
第二是这本书持续一种对话。这是一个我不断在老师们的帮助下,走进老师们的创作现场的过程。绘画现场其实是一个特别让人感动的地方,因为你能够在那里看到,艺术家们收集素材、出创作小稿、把小稿演绎到整面墙上的巨幅画作、一遍又一遍地深入的过程,最后在交出去前还会说:“最好现在就搬走,不然我又想重画。”他们都希望自己能够在艺术史上留下,所以是用生命和精血在创作这些作品。
最终的成书我觉得也是一种感召和激发。我在和我女儿的交流中发现,她和她的同学们经常会让我看到一些新的东西,我就突然意识到,这些艺术家跟小孩子是很相通的。我的一个朋友说“艺术家归根结底是这个世界的孩子”,我觉得这句话说得特别好。因为这些艺术家老师们的鼓励和感召,我就希望把老师们为这个时代、为人民创作的历程记录下来,记录他们的学术精神,记录他们的孜孜以求,记录他们对这个时代的努力、执着和贡献。
和艺术家做朋友是什么感受?
周澍:对我来说,这些老师们是很重要的人生导师,比如何红舟老师,在艺术方面他像一本百科全书,我在任何时候、问他任何问题他都能给我回答,在其他任何情况下也都是理想的导师。
同时他们也是“世界的孩子”。常青老师,如果想到他的《未名湖畔》《新中国向我们走来》,就会有仰视的感觉;但是如果走到他的身边,就会发现他特别好玩,会带给你意外的惊喜。包括韩美林老师,他们都是跨界的艺术家,他们玩的东西无拘无束,很开心。
所以我觉得我是跟这些富有童心又富有责任感的老师们在一起,就特别高兴,感觉到生活如此美好。
在这本书的后记中,周澍谈到自己的艺术评论开始于对一种现象的体察:在一些时候,美于我们不证自明;而在另一些时候我们对美却只是附庸风雅,甚至显而易见的经典之作也难以理解。“对美的两种直观如此不同,引发了我在美的事物前驻足,停留,好奇,观看。”
此后,周澍开始发现和寻找作品背后的历史与故事,和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们往来,听他们讲述,再把那些解读与故事写进文字里,完成了这本“共同之书”。艺术家们性格各异,但周澍是他们共同的朋友,于是她得以将“性格各异”的作品带到读者面前,帮助更多人理解多元的美。
发布会上,在老友孟可的钢琴曲中,大屏幕滚动播放了展览展出的艺术家作品,中国画、油画,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诸多形式、题材、风格的艺术作品荟萃一堂,如百花齐放,异彩纷呈。
这些艺术家的作品是否会成为“最伟大的作品”留待时间检验,但它们多已成为时代的经典。一幅幅经典之作背后,是艺术家们的生活、创作与时代,这些故事都流淌在周澍《不期而至》生动的文字里,未完待续……
推荐语
一切都是不期而至。原本人生的偶然相遇、萍水相逢,作者却一一记写下来,化作川流不息的生活之流中,一朵朵璀璨的浪花。这本集子收藏了一位善意且善感的心灵对艺术家的欣赏、对艺术的爱。这不是通常所谓的艺术评论,而是一篇篇细腻温暖的人物白描。书中感动我们的,不只是对艺术家和作品的分析,更是日常生活中那些细微而珍贵的点滴,是一个朋友社会里品鉴与分享的快意 时光。无数次湉然的相聚、默然的相对、惆怅的别离……这所有不期而至的,其实都是命运的礼物。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 策展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主席 高世名
语言最为美妙的一件事就在这里:当它来到美术、音乐或电影的面前,它固然是言不及义的,却也能别开洞天。周澍有效地达成了这样的奇迹,紧紧依靠她的语言,她画出美术的美与术。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获得者 毕飞宇
周澍在南方城市的电梯口一眼认出还戴着口罩的我之前,我们其实素未谋面。那是韩美林老师的一次个展,我们都来去匆忙。此后我关注了她写韩老师的评论文章,发现她写的不仅是作品,更是人生与时代。也许正由于此,她把评论写得很好看。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鲁晓波
在线性的时间里,周澍用睿智的眼睛捕捉艺术家的生命律动,用敏感的心灵辨识由线条、色彩、光影、形象等元素构成的视觉元宇宙,不知不觉中,寻找发现美的过程本身,就自变为关于时间的行为艺术。
——大型文学期刊《收获》主编 程永新
德智体群美同是中华文化的根与源,各具感悟、各展莹泽。认识中的周澍,以细腻颖敏的内蕴、不期而遇的潇洒、逸游文化瀚海的浪漫,通过观察、分析和笔触,用深邃的视角、文化的维度和心灵的感召,透释出文体共融、映亲出体育意度并剪影出拼搏人生的小故事。
长时间参与大型体育项目组织宣传工作的历炼,使周澍得以充分展示其大文体视野,善于糅合协调不同观点和价值,倚凭卓越的洞察力和文学张力,为文体界带来耳目一新的妙悟和气息,促进文化与体育不期而至、传统与未来逐梦飞扬,以致提升人的精神面貌、文化软实力、传扬中国好故事,都具有不经意但重要的意义。
“不期而至”是不经意的缘分,《不期而至》则是悦泽读者的福份!
——亚奥理事会(东亚区)副会长、中国香港体育协会暨奥林匹克委员会会长 霍震霆
长期以来,周澍难得地保存着一种文艺青年般对形式、色彩、图像、主题表现的超常敏感。于时间的碎片中写了不少美术评论和研究文章,不但勾画出笔下艺术家个性独具的人物形象,对各种流派画作画风及技巧形式也有独到的挖掘与深入的理解,故呈现的文字生动而鲜活。其实,在浙江的油画界或水墨画界,名家如云新人辈出,但受到美术评论界持续关注跟踪、成为素材并引出文思泉涌者,却还不是很多。于是周澍的存在和她的努力,就有了一定“推陈出新”和“为新人歌”的意义。
期待周澍今后可以多关注一下中国书法篆刻界的状态。愿她的艺术评论能从清新的茁壮成长的苗木,渐渐成为冠盖巍然的参天大树。
——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振濂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