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百姓心声 >

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游任重道远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2021-08-11 10:39:50

记者 李燕京

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话题近日再次引起热议。防沉迷系统形同虚设、如何限制未成年人玩游戏等话题成为社会各界尤其是家长们的关切点。现实情况是当代未成年人在互联网环境下成长,是“网络原住民”,让他们与网络、网络游戏“断绝关系”并不现实。因此,游戏企业、家长、学校、社会等多方共同努力,建立完善的防沉迷系统,为未成年人筑牢保护屏障,显得尤为重要。

网游影响不容忽视

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近日联合发布的《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未成年网民达到1.8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94.9%。数据显示,62.5%的未成年网民会经常在网上玩游戏。未成年手机游戏用户中,在工作日玩手机游戏日均超过2小时的达到13.2%,高于2019年的12.5%。数据呈现出的未成年人玩网络游戏现状让人忧心。

作为一种娱乐形式,未成年人对网络游戏表现出来的狂热,往往让父母们无法理解,沉迷其中的孩子们可以连续几天不吃不喝、不眠不休。在知乎里,记者看到各种关于网络游戏的提问:“孩子沉迷玩网游怎么办”“有什么办法监测孩子玩网游”“到底该不该让孩子接触网游”……这些问题的提出,从侧面说明了未成年人无节制地玩网络游戏让家长深感苦恼、束手无策。

在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同时,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焦虑成为了网络游戏的标签,也成了网络游戏市场发展过程中的痛。据了解,今年6月1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实施之际,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就网络游戏《王者荣耀》侵害未成年人权益一案,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未成年人保护民事公益诉讼。而在此次公益诉讼之前,就已有167位家长曾因孩子沉迷《王者荣耀》等游戏问题,联合给国家有关部门写信,痛陈沉迷网络游戏的危害。

家长与社会的焦虑不无道理。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孙佳山对本报记者说:“过去人们常说的‘游戏成瘾’‘网瘾’其实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对于疾病的认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世界卫生组织正式通过的第十一版《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国际统计分类》将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游戏障碍’被正式归类为心理疾病,并对其判定进行了具体说明。然而,这也只是初步的尝试。目前不仅是我国,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能够真正治疗‘游戏障碍’的专业医疗机构寥寥无几。摸索出一整套系统的医疗体系,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防沉迷难度不断加大

网络游戏市场如今存在一种特殊现象,即游戏与防沉迷系统相生相伴。网络游戏市场不断发展,防沉迷力度随之一再加大。游戏的防沉迷措施一直在不断升级,但遗憾的是,效果并不理想。

采访中,北京初三学生李冉(化名)对记者说:“现在玩游戏要身份证注册账号,有的同学有两个账号,一个是自己身份证注册的,另一个买二手账号、租账号,或者想办法找亲戚、朋友的身份证,再注册一个号。这样,玩够了自己注册的账号时长就换另一个账号接着玩。还有,不同公司的游戏,我们都会注册账号,然后换着玩。”

此前有媒体调查发现,专门出租游戏账号的第三方网上平台生意红火,最低只要0.5元就能绕开未成年人保护系统,让孩子取得成年人的权限——包括游戏时长和成人内容。

据记者了解,2019年10月起有关部门就要求网络游戏实名认证,认证的核心就是甄别年龄,从玩家中识别出未成年人这个特定组群。但是有未成年人使用成年人身份证注册,这就给甄别加大了难度,目前有关企业也在摸索更完善的甄别办法。

未成年人不但能轻易找到游戏防沉迷系统的漏洞继续玩,还能跑到国外游戏平台不受限制地玩,他们通过翻墙、多账号注册、盗用身份证号、去国外游戏平台等各种办法,轻易地躲过防沉迷系统的围堵,这些都加大了监管的难度。某网络游戏评议机构工作人员张浩说:“从内容上看,通过审核的游戏在内容上管理得都非常好,但是每年可以通过审核的游戏数量有限,所以有些通不过审核的游戏会选择去国外上市。孩子们会想方设法去登录国外游戏网站,而这些游戏从内容到上网时长都没法控制。”

从目前的各种难点和现状可以看出,建立有效的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任重”,但孩子的健康成长却不允许“道远”。针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迅速找到有效的解决方式,已成为全社会的迫切需求。

立法与监管持续升级

对于网络游戏市场,近年来有关部门连续发文,从立法上保护未成年人在网络环境中健康成长。今年6月1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专门增加了针对性条款。今年暑假,中央网信办启动“清朗·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坚决打击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问题,为青少年营造健康绿色的网络环境。

中国政法大学未成年人事务治理与法律研究基地副主任苑宁宁指出:“近年来,《网络安全法》和《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等法规已经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问题做了专门规定。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更是旗帜鲜明地指出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诱导其沉迷的产品和服务。对于可能导致未成年人沉迷的产品或服务,网络服务提供者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技术措施、设置相应的权限,以及在时间上进行管理。

在立法保护的同时,监管也在不断加强。张浩告诉本报记者:“有关部门对于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的管理十分严格。2019年有关部门就下发通知,实行网络游戏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制度、严格控制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时段及时长、规范向未成年人提供付费服务;切实加强行业监管、探索实施适龄提示制度、积极引导家长和学校等社会各界力量履行未成年人监护守护责任、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网络游戏消费观念和行为习惯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工作事项和具体安排。近年来我们国家对游戏国产化、精品化的审批非常严格,这从审批数据上就可以看出。最早一年有几万款报审通过,近几年每年审批通过的只有不到2000款。”

采访中,专家们一致认为,目前为未成年人搭建能够有效防范网络游戏沉迷的屏障迫在眉睫。从可持续的长远角度看,游戏作为数字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会以各种形式存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也不可能完全抛开数字娱乐。如何在帮助未成年人增强自我控制与保护自我身心健康能力的同时,为他们筑牢保护屏障,才是社会最有效的防范。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