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耕好林长制“责任田”
来源:光明日报 2021-05-19 08:39:52
今年是中办、国办《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实施的第一年。来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有13个省(区、市)印发并实施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其他省(区、市)也正在抓紧推动相关工作,争取到今年年底全面建立省、市、县、乡、村等各级林长制责任体系。
随着林长制在全国范围整体推开,新的制度设计正在山林间落地生根,新的思考和问题正在推行过程中显现。如何把“林”护好,如何把“责”落实,如何把“制”完善,成为改革中的一个又一个关键所在。
“林”与“绿”——
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途径,林长制才有生命力
一场雷雨刚过,江西崇义县铅厂镇铅厂村村党支部书记黄兴和就跨上摩托车、带着镰刀上山了,“铅厂村林长”这个新身份让他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
“查看道路是否被冲毁、林木是否折断或倒伏,还要注意森林病虫害情况。”黄兴和告诉记者,目前铅厂镇初步建立了乡、村、组三级林长制体系,每周最少要上山巡查两次。通过“林长制”的落地织密织严森林发展保护网络,统筹做好林地巡查、执法管理、火灾扑救、病虫害防治等工作,打通了森林资源管理的“最后一公里”。
黄兴和是江西35427位村级林长之一,也是江西建立的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体系中的“最内环”。
有了林长,江西又把森林资源“网格化管理”提上日程。以村级林长、基层监管员、专职护林员为主体的“一长两员”森林资源源头管理队伍初现雏形。
江西省林业局局长邱水文介绍,目前,江西全省共有省级林长9人、市级林长99人、县级林长1603人、乡级林长14006人、村级林长35427人。
五级林长制建立起来后,围绕“林”和“绿”做文章,一系列新举措纷至沓来。
如何护绿增绿?江西把林长制的目标清晰地界定为“三保”“三增”“三防”。“三保”即保森林覆盖率稳定、保林地面积稳定、保林区秩序稳定;“三增”即增森林蓄积量、增森林面积、增林业效益;“三防”即防控森林火灾、防治林业有害生物、防范破坏森林资源行为。
如何促进“绿水青山”源源不断转化为“金山银山”?在安徽省,林长制解决了林业发展的可持续问题,各级林长主动作为,为林业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安徽省各类新型林业经营主体达3万余个,集体林权流转面积达1350万亩,累计完成林权抵押贷款254.4亿元。
“只有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途径,才能使林长制保持强大生命力、持续走深走实。”安徽省林业局局长牛向阳说。
“长”与“责”——
从根本上破解生态保护责任模糊、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实现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
在福建省长汀县,一项“林长+检察长”的新制度,让山林保护跳出了林草部门本身,向形成部门合力的方向延展。
今年2月7日,长汀县南山镇村民阿华上山祭祀,不慎引发山火,导致200多亩森林付之一炬。由于森林火灾严重,长汀县人民检察院驻林长办工作室检察官对阿华批准逮捕。
鉴于阿华认罪认罚态度好,并愿意将销毁的山林全部复绿,一个月后,检察官批准对其取保候审。走出看守所的阿华,立即召集亲朋好友30余人补植复绿,空闲之余,还在村里当起了森林防火宣传员。
补植复绿的故事还没有结束,检察助推林长制工作也刚刚开始。在创新谋划中,“林长+警长”“林长+检察长”等新模式在福建落地开花。
“福建省是南方重点集体林区和重要生态屏障,森林覆盖率达66.8%,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的责任重大。”福建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陈照瑜说,全面推行林长制有利于提升森林质量和生态系统功能,增强优质生态和林产品供给能力,推进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推行林长制,就是要扭转林草部门‘单打一’‘小马拉大车’的局面,建立各方面齐抓共管的林草工作新格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关志鸥指出,推行林长制,“林”是主题,“长”是关键。全面推行林长制,构建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长效机制,将有效解决林草资源保护的内生动力问题、长远发展问题、统筹协调问题。
陈照瑜介绍,为落实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福建省分级设立林长,对各级党政领导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的职责进行科学划分,明确各级林长和县级及以上林长制协作单位的职责。各级林长责任区域按行政区域划分,实现网格化全覆盖监管,确保每座山、每片林不仅有制度管、有人管,而且管得牢、管得好。
“天津突出每一棵树都有‘长’的管理全覆盖机制。”天津市林长办工作人员尹鸿刚说,天津全面建立林长制主要突出党政领导、党政同责的林长制领导体系,实行市、区两级“双总林长”,保障市、区、乡镇(街道)级林长办公室工作力量。在落实各级林长责任方面,为各级林长划分责任区域,实行责任区域清单式管理,逐地逐片、一树一园落实林长责任,实现管理全覆盖。
从各地实践来看,林长制因为抓住了关键力量,调动了更多力量,解决了很多难题。
“制”与“治”——
坚持问题导向、增加制度供给,健全政策体系优化治理格局,才能实现“林长治”
林长制核心是责任制。
随着林长制全面推行、全域覆盖,我国每一片森林都有了责任人,每一位林长也都有了自己的“责任田”。
要把“责”落到实处,需要制度体系的不断蓄力。
关志鸥介绍,从试点情况看,各地都建立了林长会议、信息公开、工作督察、投入保障、工作考核、社会参与等制度,保障了林长制可持续、真管用。一些地方还将行之有效的措施上升为地方立法,专门制定了林长制条例。
“全面推行林长制,各地要着力在建立健全制度上下功夫,制定出台一系列切实管用的制度,让林长制长久发挥作用。条件成熟的地方,可推进地方立法,为林草治理现代化提供法治保障。”关志鸥说。
江西林长制工作考核体系由10项保护性指标、3项建设性指标构成,考核结果成为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奖惩和使用的重要参考。
关志鸥指出,在林长制实施过程中,要根据本地区林草资源等情况,因地制宜合理设置考评指标,建立差异化、动态化、科学化考评体系,坚决不搞“一刀切”。要加快现代信息技术使用,建立完善林草资源一张图,建设林长制智慧信息系统和工作平台,推行网格化、精细化管理。
专家表示,只有坚持问题导向、增加制度供给,以完善配套制度支撑林业发展、以健全政策体系优化治理格局,才能形成长效机制,推动“林长制”实现“林长治”。
“我们将在系统集成改革、提升价值功能、推动区域联动上探索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实施平安、健康、碳汇、金银、活力‘五大森林行动’,高质量建设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牛向阳说。
邱水文透露,江西将围绕林长组织体系、源头管理体系、制度保障体系、目标考核体系、智慧管理体系等五大体系建设,健全完善总林长发令机制、林长巡林机制、部门协作机制、督查督办机制、林长对接机制五项机制,确保形成长效机制,推动实现“林长治”。
(记者 李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