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百姓心声 >

手机管理大棚,“管家”浇灌麦田:京郊大地春耕新事多

来源:北京日报   2021-04-06 16:39:50

记者 王可心

一朝春醒,万物清明。随着气温升高,雨水开始增多,田野间、大棚里一派忙碌景象。近日,记者走访京郊大地春耕场景,惊喜地看到,科技让繁重的农事变得简单和科学:一部手机就可以控制蔬菜大棚的滴灌、施肥、温度……令人大开眼界。而且,农民不再只知埋头种地,而是顺应潮流,琢磨起当下流行的新玩意儿,搞直播、开网店、提前预售……秧苗刚入土,收成已经有了销路。

“Hello宝宝们,欢迎大家来到直播间,今天我们到了郝大姐的黄瓜棚,现在预售下单,最新鲜的头茬白黄瓜最快下周直接送到您家中……”一部手机、一个三脚架支在黄瓜秧苗间,密农人家的主播史秋兰正在进行一场淘宝直播。棚主郝淑英还被拉到直播镜头前介绍自家的农产品,面容黝黑的郝大姐毫不紧张,用朴实的语言向网友们问好、道谢,还与观众交流起种植的诀窍。不一会儿,预售订单就已经卖出了几十斤。据悉,密云年销售额达千万元以上的农业电商已有12家,百万级规模70余家,直接带动农民2000户以上。

郝淑英家的大棚里,生菜、芹菜、菠菜等绿叶菜的秧苗钻出嫩绿的小芽,月前种下的黄瓜和西红柿已经攀上支架,青色的果实点缀其中。跟土地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郝淑英直言:“现在种地轻松多了!”她家的大棚可不一般,滴灌、施肥器、自动开膜器、卷帘机等“高精尖”设施一应俱全,只需要在控制面板上按下开关,一应种植流程全自动处理,还可以在手机上进行控制。近年来,密云区农业农村局整合资金支持农户新建、改建日光温室大棚,全面升级农业设施,仅去年就完成了300余栋。

河南寨镇地势平坦,是密云区农业种植面积最大的镇,不仅蔬菜大棚实现了智能化管理,大片裸露农田也进行集中机械化耕种,现代农业图景已粗具雏形。在平头村,3000多亩麦田挺直腰杆,麦苗与人脚踝一般高,绿油油一大片更显生机,一眼望不到边。大型的机械手臂向外喷洒着细细的水雾,南侧的长条形麦田里喷涌而出的水珠形成透明的伞状,将阳光折射成七色。李润福是村里的“农田管家”,主要负责麦田的管护工作,他告诉记者,麦种蛰伏一冬,清明前后正是吃水的时候,目前村里的麦田主要分成7个地块,其中3块方形麦田装上了“大转盘”,长长的机械臂像时钟一样,走上一圈土地就浇透了,用水量只需原来的七成,其余狭长形状的地块则采用埋管喷灌,大幅降低用水量。

在平头村,全村人的耕地全部由村委会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种子、肥料、水电费、防病虫害等均由村里负责,收成归村民。如今,浇水、除草、施肥、播种、打药等传统需要大量人力的环节都由各种机械替代,从整地、播种到收获实现全程机械化,只需要10个人就能管好这3000多亩的麦田。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田间管理上也更加科学严谨,不管是深浅度和下种量的精准把控,还是指针式喷灌机和打药机的面面俱到,直接带来了夏粮丰收,实现了绿色种植,提质增效。“去年小麦产量每亩增加300斤,今年依然有望继续丰收。”李润福很有信心。

记者手记

广袤田野大有可为

从人耕人种的辛苦劳作,到规模化机械作业和智能设备替代大量人工,技术的革新给农民的生活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一场专属于春天的劳作,早已换了模样。互联网为传统农业打开了新的销售渠道,也极大地促进了外流人才回乡创业,一场农业上的技术革命与社会变革正在徐徐展开。

北京是“大城市小农业”“大京郊小城区”,乡村振兴必须走“大城市带动大京郊、大京郊服务大城市”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守着首都的科技资源、人才资源,京郊“近水楼台”率先应用农业科技场景;背靠大城市的消费活力,农产品出村进城“互联网+”更迅速快捷。新兴产业扎根、农民增收致富、人才回流、乡村更加美丽……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故事刚刚开始,广袤田野大有可为。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