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沈丘县:产业带动多方共赢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2020-12-19 08:39:43
“这棚订单辣椒售价不错,能卖2000元左右。等辣椒收了就种冬菠菜,还能赶在春节前上市。以前单靠种地一年只能挣500多元,现在只要管理跟上,收入6000元也没问题。”近日,在河南省沈丘县白集镇尹庄行政村,村民马炎东正在计算今年的“收成”。
马炎东的大棚外,有37座“同款”蔬菜大棚。“别看这些棚一座只有七分地,却是我们的‘聚宝盆’,这都是我们第一书记的功劳!”马炎东说。
“我们激励第一书记和党员干部下得去、驻得稳、融得进、干得好。”沈丘县委书记皇甫立新介绍,沈丘为全县159个贫困村选派了159名驻村第一书记、542名工作队员,为393个非贫困村选派了412名科级干部联系帮扶。
除了配齐配强第一书记拉动发展,沈丘县还出台6大类50余条“引凤回巢”政策,在简化手续、技能培训、金融服务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吸纳在外人才回乡创业。
“家乡土地成本低,生态农业前景广阔,县里对返乡创业又有扶持政策,回农村种地大有可为。”“80”后小伙肖云峰过去在外地当导游,2014年返乡创办了田野青专业种植合作社。他介绍,沈丘县不仅推出“惠民扶贫贴息小额担保贷款”业务,还将返乡创业人员投资项目纳入招商引资范围,与外地客商享受同等优惠待遇,这些做法吸引了众多像他一样的人返乡创业。肖云峰告诉记者,目前,他共流转土地565亩,其中300亩种上了优质强筋小麦,40亩建起了蔬菜大棚,另外搭配种植了脱毒土豆、香蕉红薯、水果玉米等特色农产品,共带动周边4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群众顺利脱贫。
据统计,自2015年以来,沈丘县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9016万元,培训各类职业技能人员3万人次,扶持1.1万多人成功创业,带动就业2万余人,实现了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
“我在这里工作已经有两三年了,平均一个月能挣三四千元。这里离家近且方便照顾老人小孩。”在沈丘县纸店镇赵腰庄扶贫车间,直东行政村村民赵贺霞告诉记者。
赵贺霞所在的扶贫车间以生产户外用品为主,目前已吸纳20多名贫困群众就业。
据了解,沈丘县共建成1000平方米以上的村级扶贫车间171个。目前,采取“龙头企业+扶贫车间+贫困户”模式,共带动1.1万人就近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400多人。
“大棚蔬菜采摘期,这里的日用工量可达300余名,日平均工资每人80元左右。”在沈丘县白集镇张单庄行政村,白集镇党委书记于海涛告诉记者。
“我们按照‘县建、乡管、村有、能人带’的模式,整合了12个行政村争取项目资金1160万元开展联村共建,建成后移交镇政府统一管理,产权归村集体所有。”据于海涛介绍,这只是该项目的一期工程,二期同样占地100亩,还要建设温室大棚16座。建成后将形成规模化的产业园,由专业公司进行经营,实现风险最小化,除去群众的土地租金和务工收入,12个联建村集体经济每年可增收5.5万元左右,同时带动30户贫困户依托扶贫小额信贷进行合作种植。
据了解,沈丘县目前已建成10余个种植养殖类联村共建项目,均在发展过程中实现了乡村产业兴旺、贫困户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壮大三方共赢。
“我们将继续积极探索发展模式,多举措发力,奏好产业扶贫这首‘协奏曲’,为乡村振兴的宏大‘乐章’贡献经验!”皇甫立新说。